中国第二次拯救特斯拉?谁才是最大赢家?(组图)

4月28日,马斯克突然乘坐私人飞机抵达北京,大半个中国媒体的长枪短炮都恨不得架在他面前询问:“啥事儿这么急啊,老马?”马斯克则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:“大事!”

当日,国务院总理李强会见马斯克、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会见马斯克,随后传出特斯拉FSD即将落地中国的消息。

紧随其后的,就是特斯拉直升机一样飙涨18%的股价!


截止到30日的五个交易日内,特斯拉涨幅已经高达36.61%,创下了近4年来最大的阶段涨幅。这么说吧,就是2019年特斯拉宣布中国工厂投产时的重大利好,也就才让特斯拉的股价在一周内上涨27%!

可见,这一次FSD在华落地是何其振奋人心。

就连几天前刚diss过特斯拉、将其目标股价下调到275美元的韦德布什证券都不惜自打嘴巴,反手就是一句力挺:FSD在华落地将成为特斯拉的分水岭!并且直接把特斯拉股价目标上调到310美元!

小米汽车联合创始人、副总裁林斌也在美国紧急体验了一把特斯拉FSD V12,并且给出好评,称:“特斯拉FSD更像人在开车。”


所以,特斯拉这个号称能实现L5级——完全自动驾驶的FSD,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魔力?网友口中那句“中国第二次拯救特斯拉”到底是不是真的?

我们又为什么非得给特斯拉开这个绿灯?大家关心的那些数据安全问题,真的解决了吗?

还有4月27日,美国国土安全部(DHS)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时,为什么22名委员中邀请了OpenAI的CEO萨姆·阿尔特曼、英伟达的CEO黄仁勋、微软CEO萨蒂亚·纳德拉,甚至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都在受邀之列,而倡导AI安全性十年之久、同时又是xAI创始人的马斯克,竟然不再其列?

大家好,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。

其实这次的“开放”,和当年引入特斯拉上海工厂一样,不能只看表面对特斯拉的“助力”,还要看到它背后的那条利益链。

所以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FSD(完全自动驾驶)这个“大期货”能不能落地、又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。

01. FSD真能入华了?

要捋清楚这件事,咱们得先来看看时间线上都发生了什么。

4月27日午夜,马斯克的私人飞机抵达北京。

28日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、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就发布了《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(第一批)》,共有比亚迪、理想、路特斯、特斯拉、蔚来、合众新能源共6家企业76款车型通过。

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有三点:

首先,送检的车型全部来自上海工厂,且包含上海工厂所有车型,也即是说国产特斯拉全部符合该规定。其次,这次送检其实是自愿行为,并非官方强制。

这两条加一起,就看得出特斯拉本身在推进FSD落地的事上到底有多积极,再加上还有第三点——这次四项考核的指标:

从一方面看,是国内越来越重视隐私安全问题,另一方面也看得出,这差不多算是为特斯拉等外资车企的智驾能合规上路、解除部分地区禁行而专门出的考题。

这几条规定符合,加上2021年10月落成使用的特斯拉上海数据中心,实现数据本地化的“双板斧”,让特斯拉在数据安全这件事上已经取得资质与信任。

显然,这些事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
其实,早在2023年马斯克访华那次,就已经把自己的Model X停在了商务部门口,用事实证明“安全”。而今年4月20号,马斯克就回复了特斯拉车主在X上的提问,称“FSD很快就能进入中国。”

所以说,其实28日的“过考”以及会见都是此前努力多年的结果。而今天,已有报道称“全国各地已陆续解除对特斯拉等智能网联汽车的禁行禁停限制”,就是对这一切最好的证明。

特斯拉中国的FSD界面,也从稍后推出改为了即将推出:


甚至有些二手车平台和车商,还对选装FSD的车型来了一波吹捧……

但做好这一切,FSD就真能落地了吗?

理论上说,除了数据安全,特斯拉前面还要跨过“三座大山”。

第一,是“测绘资质”。

特斯拉FSD的运行不仅需要使用导航地图,还需要收集道路相关信息,而国家在这方面监管非常严格,国内也仅有十几家企业拥有测绘资质,所以很多人都猜测,特斯拉会与合作过的老朋友百度进行合作,“曲线救国”获得测绘资质。

近期自然资源部网站上,百度地图也确实有多个《高级辅助驾驶地图》获得批准。

有知情人士对透露,在上述获批的地图中,其中由百度智图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用于导航的GS(2023)4634号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即为双方合作完成的车道级地图,特斯拉与百度地图此次合作为"独家"、深度定制。

结合4月22日百度副总裁宣布与特斯拉有合作的事件来看,虽然没提及FSD落地,但距离跨越这座大山,很可能只剩一段磨合期了。

第二座大山,则是适应性问题。

因为每个国家的路况、规则、标识、甚至连左右舵都不尽相同,特斯拉FSD想要落地,就需要结合当地情况进行“更新”。

尽管早在2023年就有消息称特斯拉派人到中国组建团队,但因为数据采集安全问题,专业人员至少需要在开放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调试,才有机会落地。

你或许觉得,这一条在法律法规通过后就是时间问题,怎么看也不像一座山呐?

这就涉及到第三座大山——特斯拉FSD的数据训练,能否在国内完成?

众所周知,特斯拉大名鼎鼎的自研超算中心DOJO,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,难道最后还是要加密数据后运输到美国?

这就要从特斯拉FSD本身讲起了。

02. FSD入华的危难与机会

众所周知,FSD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是特斯拉的“灵魂”,甚至专业一点的社友们还能说出“纯视觉方案”这个词来。

没错,特斯拉的FSD本质上就是一款“用摄像头代替人眼捕捉各种画面细节,再通过AI人工智能进行判断,最终实现安全驾驶车辆”的人工智能大模型。

简单点说,就是用“摄像头为眼,人工智能为脑,电子机械为臂”,实现自动驾驶。

相信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,重点不在于自动驾驶,而在于人工智能这颗大脑。那么,而这个大脑是怎么发育出来的呢?

早在2020年10月,特斯拉就首次推出了FSD的Beta版本,并在次年9月,特斯拉更是抢先发布了BEV+Transformer架构,大模型同时上车。

所谓BEV(Bird’s-Eye-View)是一种鸟瞰视图的传感器数据表示方法,它将摄像头“看”到的内容整理成型,再结合数据神经网络模型Transformer架构进行编码和转译,最终经过复杂训练学习,成为可信赖的人工智能。

也就是说,你不断地给FSD“投喂”驾驶视频,FSD经过“看、记忆、模仿”最终只需要足够大量的驾驶视频,就能训练出一个优秀的老司机。

这一切,其实都是很符合马斯克推崇的“第一性原理”,毕竟想要自动驾驶,那就找一个“能看实际路况、会做决策开车”的人工智能就行了。

于是,2016年特斯拉就开始了“影子模式”,也就是车辆会通过传感器收集车主驾驶时的路况信息,并让人工智能在后台模拟决策,再与车主的实际驾驶行为进行对比,甚至还会“打分”比较。

据悉,每辆车每周约产生76.9G的数据,而这些巨大数据肯定不能在每一台特斯拉上完成“学习”,而是要上传到特斯拉的超算中心进行集中学习。

最初特斯拉还是租赁,后来干脆在美国自建了超算中心DOJO,并为这台“人工智能”专门研发了AI芯片,名为D1。

就在AI技术大火的今天,英伟达GPU成了炙手可热的硬通货,而特斯拉本身就囤积了大量该芯片以备“扩张”。

甚至马斯克还放出豪言,今年将在AI上投入“100亿美元”!

这可真是“前有李斌没有200亿造不了车,后有马斯克100亿才能入局人工智能”了。

但这些都可以看出,特斯拉在人工智能上的决心和投入。

可也正是因此,国内才会有许多路段禁止特斯拉入内,毕竟,你把我的内部路况都传输到美国地下室中训练,这不大合适吧?

而在特斯拉发布后,国内诸如华为、小鹏、蔚来、理想等企业也纷纷入场了BEV+Transformer架构模式,并陆续上车,小鹏甚至也斥巨资在内蒙古地区,筹建了自己的超算中心,总体步调还是一致的。

只看最近3年时间,美国公路上跑的特斯拉已经进展到FSD V12版本,而在马斯克此前吹出来的“牛皮”中,FSD是要在V12版本时摘掉Beta(测试)的帽子,真正成为一款L5级别的自动驾驶软件,并且在多国推进。

也就是说,FSD V12已经看了足够多的“视频”,能够直接实现“传感器端—决策控车端”的端到端决策。

简单点说,就是和人一样,只需要“看图、决定怎么开”,中间不需要添加任何的可能性指令,比如左转向灯亮起时应该“打转向灯+减速”这样的组合指令全部取消,不需要有任何人工组合的硬指令存在。

据说算法也从30万行代码简化到只有3000条。

目前北美地区已经上线了FSD的最新版本,显然马斯克是想要尽快实现他“推行各国”的目标。

可读到这儿,你是不是隐约觉得这事儿也并不难,既然中国的地图数据不能送到美国超算中心,那在中国建立一个超算中心不就行了吗?

理论上确实如此,并且很多人猜测既然FSD获批,那说明特斯拉已经能够在本土进行模型训练,完成了数据传输上的闭环。

但这当中有个大问题,那就是特斯拉若要在国内筹备新的超算中心,所需的芯片、设备等高科技技术产品,基本上都是要受到美国禁令限制的。

除非特斯拉中国能以美国企业的身份获得特批,但特批之后的数据安全还能保证吗?

完蛋,死循环,套娃了……

不过以特斯拉对于中美乃至国际新能源汽车圈的地位来看,这个问题还是有望解决的。

甚至这件事对于特斯拉来说,是势在必行的。

首先,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是特斯拉的必争之地,可以说FSD不能在中国运行,“人工智能生”都不完满了。

另一个角度看,特斯拉此前颓废的股价陡然腾飞,就代表着市场对这件事的期待和看好,如果不成功,恐怕又得大跌特跌。

最重要的是,特斯拉不论是在Robotaxi的量产上,还是实现“卖软件的车企”、0利润卖车的梦,都必须要让FSD走进每一个国家。

而这场“拯救”特斯拉的行动,我们又为什么要积极配合呢?

03. FSD入华,受益人到底是谁?

从股价上看,跟着大涨15%的百度似乎是目前除了特斯拉之外最大的赢家

而国内众多车企,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技术上还没有取得满意成绩的品牌,却是如临大敌。毕竟没有“灵魂”的特斯拉都卖得这么好,还有充足的利润空间可以回血,当FSD率先实现,国内一众车企岂不是更没有活路?

要知道,当年我们引入特斯拉,给了他第一家外资企业的“特权”,是为了孵化出一系列成熟的汽车供应链,顺便收拾掉一帮骗补企业,留下圈子里真正搞技术的优质企业。

我们也成功拥有了今天百花齐放的盛况,到如今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4%,燃油车成为“少数派”,正是扶持本土品牌“摘果子”的好机会,为什么还要加持特斯拉的战斗力呢?

这就要看特斯拉这一次的“鲶鱼效应”,要应在哪里了?

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,这两年内国内车企似乎陷入了趋同效应的怪圈,都要卷价格、都要走SUV路线、都在上800V、都在搞CEO直播……

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的战略本身没问题,有问题的是,少有人去思考创新与创造新的内容,这才是致命伤。

或许现阶段的卷价格,是因为供应商们也都在卷,利润空间不让给消费者就没有活下去的机会。但车企们在技术路线上开始大同小异、宣传节奏上求同少异,确实让汽车圈少了几分滋味。

这不禁让我想起在国内互联网上那句顶级嘲讽:“中国的几大巨头企业,都困死在了菜篮子里。”

这句话指的是在国外卷AI人工智能、顶级科研成果的时候,阿里、京东、腾讯们却急着把最智慧的大脑、最优秀的人才们派去卷“社区团购”这门生意经。

看似盒马、京东买菜、美团买菜们是赚到了钱,但却丢掉了更大的市场和领先全球的未来。直到人家GPT都更新到了4,我们才姗姗来迟地砸钱进场,从模仿开始疯狂追逐。

而如今中国的智能驾驶行业,正需要FSD这条鲶鱼入场,好好激发一下斗志。

更重要的是,特斯拉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家车企,而是一家优秀的科技公司,从新能源汽车到自动驾驶,再到机器人、甚至是AI人工智能、芯片制造,特斯拉FSD在“入华”这个支点下,足以撬动上述所有行业。

或许曾经那条新能源汽车生产链只是个开始。

如今有一条藏在FSD背后,从AI人工智能的芯片、超算中心以及其对应的智能设备生产制造、铺设等一系列链条,都将得到长足发展。

这个故事,或许会从实业开始,但决不会在实业结束。

因为FSD带来自动驾驶技术本身,就是一场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“第一枪”。

按照荷花效应来看,当荷塘里第一朵荷花开了时,就会以指数级扩散,也就是说荷塘里一半的荷花都是在最后一天开放的。

所以,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一旦实现,后续人工智能走入生活的速度将会变得极其迅速。

单纯从出行角度上看,我曾在特斯拉机器人出租车那篇里提到过一个观点,那就是出行成本转移。而完全自动驾驶实现后,交通速度和效率都将达到极致,更有可能的结果是——人们根本不需要私家车这个品类了。

因为人工智能将设计好所有人的最快用车动线,带来了最高效的点对点交通,而购车将被简化成购买使用权,也即是Robotaxi这类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使用权。

甚至马斯克早就为这个设想“布好了局”,早在去年访华时,他就表示“特斯拉愿意将FSD开放给其他车企使用。”

这显然是针对那些没有自研自动驾驶技术的车企,就如同当年号称开放特斯拉技术,让更多的人进入到电动车赛道,把冷饭炒热。

只要更多车企入局,那么“教育用户”适应自动驾驶与人工智能世界的成本就会进一步降低,特斯拉的路就能好走一些。

而这,也恰恰是我们想要在中国尽快实现的美好愿景。

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,尽管有着日不落帝国的辉煌,却也付出了童工、雾都伦敦污染、工人革命等诸多代价。

每当新科技大范围普及的时候,第一个吃螃蟹的那个人、那个国家,通常会是在剧烈的变动中损害一部分人和企业的利益。

但当我们纵观历史长河时,你就会发现能做“出头鸟”引领一场智能化革命,某种程度上来说,既是实力,也是命运。


推荐阅读